
"城市雕塑"亦或"公共雕塑",是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逐漸蓬勃發展,并日益對公共生活造成影響和干預的藝術."城市雕塑"隸屬于公共藝術范疇,因其具有的公共屬性,近年亦有稱其為"公共雕塑",然而因"公共雕塑"更豐富的公共內涵,包括街道,社區,園林,綠地內的小品等等.本文暫以城市內的較大的,具有城市標志功能對公眾影響范圍較廣的"城市雕塑"為主題,討論城市公共雕塑的評價機制并同時關注城市雕塑的公共性和社會性.位于北京市勁松中街的一座"美人魚"雕塑因為體形過胖將被拆除。近日,北京對15座"形象欠佳"的城市雕塑亮出了紅牌。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近日完成了全北京城市雕塑的普查工作。普查結果顯示,北京市共有城市雕塑1836座。根據專家的評定,其中"優良"的城市雕塑1277座,占總數的70%;"一般"的城市雕塑544座,占總數的29%;篩選出"差"的城市雕塑15座,占總數的1%?! ?br />
據北京城市雕塑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于化云介紹,勁松中街的"美人魚"雕塑和昌平南環路一座少女身形不合比例的雕塑都被評為較差的城市雕塑,近期將被拆除。在案登記的雕塑中有34座劣質城市雕塑已經被拆除?! ?br />
于化云說:"城市雕塑評價沒有量化標準,只能用藝術眼光和當代文化理念來衡量,另外還需要看其與周邊環境是否統一。這些具體的評價標準包括主題、造型、材質、工藝、環境和社會反應等,其中社會反應是重要標準之一。"